10/18/2020

◢ leuchtturm1917 週曆手札

又到了年尾的秋冬時節,每個文具用品店也紛紛推出了各式各樣的行事曆。手機也有內建各式各樣不同記事功能APP有好多包括行事曆、備忘錄等等;但有時候還是喜歡手寫的溫度。在此紀錄開始使用的契機。

其實在專科時代就有在使用手札的習慣,就當作日記一般紀錄雜事,及安排事情以及與朋友之間的約定事項。開始工作之後嚐試變換使用桌曆(廠商贈送)與配合記事本,但似乎有點不太方便也不怎麼連貫;因此才開始轉換使用帶有日期的手札,但月曆手札又太少紀錄的地方、日曆手札又太厚,選來選去發現週曆式手札最適合我的使用習慣。 

使用週曆手札已經好幾個年頭了,嘗試過A4、A5尺寸的週曆,後來發現好像太大了隨身攜帶不怎麼方便,另外空間也蠻多的沒有填滿又覺得浪費,後來選用A6的口袋型週曆剛剛好可以隨身攜、放在包包也不佔空間、又可以隨時安排公事專案的進度,再搭配上日期及週數,真的很方便。

也許週數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不是很重要,但特殊行業(如船運)以及歐美廠家習慣以週數來安排事情,也因為一般人不這麼重視週數,所以很多手札的週數往往不是這麼精準,大概會差個1~2 週,但2週就已經高達14天的差距了。為了與國外接軌,2016某天在誠品時看見德國品牌Leuchtturm1917的週曆手札還蠻精美的還有不同顏色的表面可以選擇,不知不覺就一直使用,連續使用了三年,但週曆手札這類型的產品,是據有時效性的,因此對銷售商來說會有庫存的壓力,另外競爭者也不少,因此在2018年尾時要再買的時候發現找不到leuchtturm1917的A6週曆手札,但展台上正推廣著另一個義大利品牌Moleskine,其實在2015年的時候就使用過Moleskine的A5週曆手札,覺得也還可以用也符合我的需求,所以就選用了Moleskine 軟皮的A6週曆手札試試看,同年2019年年尾依舊找不到2020 leuchtturm1917的A6週曆手札,因此繼續使用Moleskine 硬皮的A6週曆手札,雖然軟題的質感很像皮革,但手拿書寫時不是很順手,因此又換回硬皮的。這兩年使用Moleskine的感覺雖然不錯,但我覺得仍有些方不及leuchtturm1917的設計,剛好前幾天上網看看,發現誠品網站上又有販售leuchtturm1917的A6週曆手札,立馬滑了2021年式。 

Moleskine與leuchtturm1917的A6週曆手札差異: 

  • leuchtturm1917的長度比Moleskine高約1公分,寬度、厚度大約相同 
  • leuchtturm1917分頁書籤有兩條;Moleskine只有一條 
  • leuchtturm1917的月曆功能是直式的;Moleskine是格狀的 
  • leuchtturm1917尾頁的預留頁是空白的;Moleskine是條狀的 
  • 內頁的紙質差不多,leuchtturm1917的紙偏白;Moleskine的紙偏黃 
  • 封底都有個小口袋,leuchtturm1917的口袋側邊是白色;Moleskine則與封皮同色 
  • leuchtturm1917會將年份印在邊條上;Moleskine則無 

 如果你寫喜歡手札,給您參考 
 另外還喜歡手札的一個重點,清楚的紀錄每個國家的節日

2016~2021 左至右
紅色為 2019 Moleskine 軟皮的A6週曆手札
湖水綠為 2020 Moleskine 硬皮的A6週曆手札

5/11/2020

◢ 回顧東眼山

東眼山也是一條北部知名的練車道路,離台北的車友稍遠一點的距離,但也還可以接受的範圍。要到東眼山主要有兩條路,一條是台7往北橫方向可以接到東眼山,另一條就是今天要介紹的北113。

其實北113還蠻像陽明山巴拉卡的;北113從東眼橋-東眼山門口一共12公里,爬升約700公尺;巴拉卡大約10公里,爬升600公尺,而且STRAVA的平均坡度居然是相同的6%,但是我個人覺得還是東眼山比較難一點點,因為東眼山前半段是比較沒有樹蔭遮蔽的,所以夏天又大太陽的話是非常曬唷。

2020/05/09
其實今天是要來看看臘腸狗如何爬上東眼山的,起因於板騎約了8/2的武嶺團,而公子哥不知道哪根筋不對想要騎協力車上武嶺,可能登山車、公路車、小摺都試過了,所以想挑戰協力車;而協力車就會想到Ben哥的臘腸狗,所以今天是來特訓的。

#20200509 不可思議的協力車登頂成功

5/03/2020

200503 ◢ 回憶日月潭 150K

如同前幾篇文章所提到的原因,疫情的因素讓出差應酬減少了許多,也讓我的體能又恢復了不少,所以打鐵趁熱想把之前的喜愛得長距離路線都在挑戰一次。
第一趟_日月潭 2008/09/13
第二趟_殘念台21 2016/02/11

日月潭是大家耳熟能響的一個地名,我想只要是在台灣的居民應該都有去過,尤其是鄰近的九族文化村更是中小學畢旅必去的景點之一。前幾年更因陸客來台旅遊,造成日月潭爆紅,每到假日必定是人車鼎沸,塞車更不在話下。

因為長距離的騎乘,所以也在四月中旬跟紳宏預約了這趟的旅程。他本身也沒騎過這個路線所以也一口答應了。這次預計的路線與前兩次稍有不同,最大的差異在於是不經過竹山到集集,而是走二水、名間到集集;有幾個原因
  1. 可以避開假日紫南宮的車潮
  2. 名間往集集的綠色隧道很舒服 (感謝阿毛之前帶路
  3. 距離也稍稍短了一些
大埤 - 斗南 - 斗六 - 林內 - 二水 - 名間 - 集集 -水里 -日月潭
休息點安排 水里小七、日月潭星巴克(也是終點

出發前兩天問問可桓要不要同行,但他考慮時間及強度因素,只願意與我們一起到集集後自行折返。也就這樣促成了我的『回憶日月潭』行程。

其實這段路,對我來說並不陌生,集集之前,去年才與阿毛等人騎過一次,是個微上坡的路線,只是距離稍長,單趟幾乎要50K了,而後段水里到日月潭,我也有心理準備大概10K要爬升800M左右,也就是一個巴拉卡的強度,如果不拼速度,慢慢騎是還可以接受的。(只是前段50K再加上集集-水里的距離,需要把體力調配好。)

到集集後稍作休息拍照,感覺一切都還很不錯,也許是太興奮的關係。剛好也遇到好大一團從台中到集集的車隊,得知我們要去日月潭後,也提醒我們要調配體力不簡單唷。

#1. 天氣晴也才能拍出這麼假掰的照片

4/28/2020

◢ 回顧羅馬公路 200428_持續更新

羅馬公路是條貫穿桃園羅浮與新竹馬武督的一條公路_縣道118

羅馬公路是條美麗的道路,沿途都有樹蔭,不用擔心太陽的荼毒

羅馬公路是條俯瞰石門水庫的道路

羅馬公路是條上上下下的丘陵道路

每年都有舉辦 詩情畫意羅馬公路挑戰賽

印象中只有騎過三趟羅馬公路

最近一趟是2020 / 04 / 26
最近肺炎疫情的關係,趁著滿滿的能量,決定再次挑戰羅馬公路
這次是自己獨推整趟,騎乘 2019 BASSO DIAMANTE SV + 2018 Corima S+47

#4. 有色差的招牌屹立不搖,旁邊有多了小告示牌
不知何時水溝也加了蓋

#5. Basso Diamante SV. 

#6. 整個路線圖。從家裡來回一共130K 

天曉得下次何時還會來探望這美麗的羅馬公路。

4/20/2020

◢ 回顧巴拉卡公路_持續更新



2020/04/18 (2014 Dedacciai RAN + 2020  Campagnolo Shamal C17)

這次是特地爬一趟巴拉卡的。這趟的騎乘主要是要體驗小吳哥的路線泉源路上陽明山,一直以來我都習慣從行義路上,但騎乘之後覺得泉源路比較和藹:)一直到小油坑之後,想說下陽金之後再折返,但是天氣不是這麼穩定且中午前想回到家,所以就換了巴拉卡。直接下到北新莊後再返回二子坪,這天好多人在體驗這條美麗的路線。在北新莊的雜貨店還遇見了板騎的阿昌

3/31/2020

190713◢ 單車回顧 + new bike: Basso Diamante SV

這篇剛好可以來回顧一下進入單車這個領域

小時候每到寒暑假都會回到大林糖廠的老家(那時爺爺的住的是台糖的宿舍-日式宿舍),閒暇沒事的時候總是與弟弟騎著爺爺奶奶的腳踏車,在糖廠內騎來騎去,有時騎去到爺爺的辦公室、公園,大多總是在糖廠內繞來繞去而已,比較大的時候最遠就到鹿窟溝或是大湖繞一圈再回來,因糖廠內人車都不多,所以爺爺奶奶也特別放心。
直到我讀完研究所,爺爺奶奶搬離糖廠宿舍,才沒有有在糖廠內騎車。後來大林糖廠的宿舍被移除,爺爺奶奶也都到天上享福,所以腳踏車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放鬆、小時候的記憶、也是初心吧~

2004年八月正式工作之後,偶而出差也都還是會繞回學校、糖廠看看,但就是沒在能夠在糖廠騎車了。沒記錯的話在2007年,偶然的機會下先與國中同學懷晨、自己的弟弟,三人開始又踏上單車。

那時我們都買了FUJI的單車,當初應該是覺得公路車車胎太窄,又要爬山,所以選擇了登山車FUJI Tahoe pro,但騎沒有多久就後悔了,因為跟不上大家的速度,車又重,登山車騎在柏油路上阻力也相對大一些。後來也做了一些改裝,如輪胎從巧克力胎換成光頭防刺胎,固定前避震減少效率損失,但終究比不上公路車的輕巧。

#1. 我的第一台單車  2007 Fuji tahoe pro 

3/29/2020

200329 ◢ 陽金公路

與板騎的車友一起騎車快要兩年的時間了,看著大家強壯的腳力真的望其興歎。最近每每看到一個車友騎乘的路線相當吸引我,雖然不是新路線,但我重來沒有將這兩段路線串起來。

板橋-淡水-(淡金)-金山-(陽金)-士林-板橋
路程剛剛好100公里出頭
另外有長距離平路可以飆速,也有坡可以爬。<這可能要收錄為練車路線

之前比較多是其風櫃嘴到萬里之後再濱海回程,主要回程時海就在右手邊,聽海浪的聲音非常舒暢;或是曾經雙越嶺,但腳力沒這麼好,所以比較少騎。

依據STRAVA的紀錄,上次騎陽金公路,已經是2014年永不放棄的P字山道賽 的事情了。(6年前@@)

這陣子春天的氣象非常不穩定,但也許是個挑戰騎乘的好時間,主要可以避開淡金公路沿途太陽的曝曬,真的會讓人吃不消,雖然出發前看看即時影像,山路也許還都地濕,但沒有下雨,也就促成了這趟旅程。


#1. 360度的馬槽橋

3/27/2020

200322 ◢ 華山-Fuji Roubaix

今天一定要紀念一下,終於把 Shimano老舊的Ultegra大盤(6700/53-39) 換成了6800大盤,齒比從53-39變成了50-34,這樣讓我可以在重新把Fuji Roubaix +S60帶上山。

想當初開始騎車的時候,大家都一定要用標準盤,成車也絕大多數是配標準盤53-39的齒比,但隨著時間的轉變,現在成車都改配50-34的CT盤了,甚至還有武嶺專用大盤組。

雖然S60還是10速的飛輪11-28,但換了怕盤之後,爬山更加輕盈了。

#1. 不減當年的帥度

2019◢ 單車總結

在Blogger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少了,乾脆來個年度總結好了。把一年份通通記錄下來

對比2018年,今年2019年似乎騎了不少,主要是因為2018年底總算加入板橋騎兵團,多了不曾的夜騎(夜騎人多有照顧,但每每總是被榨乾),假日也多了一些活動可約,再來就是106 Clubhouse,雖然CORIMA在去年的紫南宮就已經入手,今年加碼敗入了#Basso Daimante SV,另外也加碼 #CeramicSpeed, #PraxiWork,整個是106 Clubhouse套件,發董總是好客的約到106聚聚,11/16也參加了第一次106約騎五分山,真的是收穫滿滿。

#12月份還沒騎,就整整比2018年多騎了600km 
(有沒有機會多 1000km呢?熱我們繼續看下去)

2019年騎了許多第一次新路線,以及一些回味的路線,包括
  1. 布袋高跟鞋教堂 (與紳宏兩人獨推到布袋)
  2. 夜騎_劍南路(第一次跟湯哥騎車)
  3. 夜騎_觀音山(新北住這麼久,今年第一次騎觀音山)
  4. 環大雲林(第一屆環大雲林,與川哥)
  5. 小惡魔北宜公路(應該第N屆的活動,今年好不容易有抽到)
  6. 夜騎_政大環山道(第一次騎政大,第一次管胎消風)
  7. 夜騎_明德寺(第一次夜騎貓空)
  8. 夜騎_承天寺(第一次騎承天寺)
  9. 夜騎_華城山莊(第一次騎華城)
  10. 夜騎_環大溪(第一次騎環大溪)
  11. 環大臺北(也是一個老活動了,第一次跟板騎一起,曬到不要不要)
  12. 竹北(第一次騎到竹北,狼狽地被雨淋,也第一次單車坐高鐵)
  13. 福山(今年騎了兩趟,真的是好路線)
  14. 貓空(夜騎與日騎的感受截然不同)
  15. 五分山(第一次參加106活動_CORIMA品牌日)
  16. 集集(第一次騎綠色隧道)
  17. 善化(總是要喝一下啤酒的,下次應該可以來回)
  18. 106乙(好路線,但不長騎)
  19. 白沙屯(很少騎西濱的我,第一次跟板騎團到白沙屯)